
2月4日,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二场降雪,一名老人冒着寒风走进了市民之家。他叫胡铂堃,今年58岁,由于疾病缠身,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不少。他拿出了一面锦旗和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交给民政窗口的工作人员。“多年如一日解民疾困,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”胡铂堃说, “听说阳玲要退休了,可是我又要去住院了,请你们一定要代我将锦旗和信送到她手上,没有她,就没有我的今天!”
一名社区民生员,到底有多大的力量,可以挽救一个丧失生活信念的人?挽回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?在阳玲身上,我们看到了这种力量。
爱心,是一个人的力量
阳玲是岳塘区下摄司街道半边街社区的一名民生员,她与胡铂堃的相识要从11年前的一场“救赎”开始。
那年的胡铂堃只有47岁,住在下摄司公寓,他曾是一名退伍军人,后因下岗失业,又常年疾病缠身,失去了生活来源,也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。“那时我一直漂泊在外,心也没有归属,几度失去了生活的希望。”胡铂堃说。
当时,阳玲是岳塘区下摄司街道迎东社区的一名低保员。了解到胡铂堃的困境后,她首先认真分析了他的情况,弄清了胡铂堃符合享受哪些帮扶政策,随后就开始为胡铂堃办理相关手续,成功为他申请了低保和抚恤金。不仅如此,她还自掏腰包为胡铂堃垫付了当年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, 又为他申请到了公租房,解决了他的医疗和住房问题。
从那以后,胡铂堃的生活有了一道阳光,让他看到了希望。阳玲不仅鼓励他积极治疗、坚强生活,逢年过节时,还会代表社区为他送来慰问金和生活物资,让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。“不论刮风下雨,只要我需要帮助, 一个电话她就带着真诚和善意的笑容出现在我面前。” 这些感激的话,胡铂堃都一一写进了感谢信中。
对胡铂堃来说,阳玲的无私帮助是一股强大的力量, 如同一只强有力的手,把他从生活的泥潭中拉出来;而对阳玲来说,这只是一名民生员、社工应该做的。
坚守,是一群人的力量
2009年,阳玲进入社区工作时,就通过了社工资格考试。在民生员的岗位上,她非常擅长运用社工理论,为居民开展专业的服务,之所以被群众认可,她认为“所学的知识一定派得上用场”。至今,阳玲已在社工岗位上坚守了15年之久。
在阳玲看来,社区工作看似平凡,总是围绕着各种家长里短、大事小情打转,但要做好这些“琐事”,真正服务到“最后一公里”,需要的是智慧和耐心。
阳玲将每个群众都当成自己的家人。她每月自费为在市福利院集中供养的寇爷爷带去他喜爱的零食;为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小淇(化名)端去自己亲手制作的家常菜;帮骨折的居民联系护工照顾、找邻居帮忙送饭;为特困人员贺博及他70岁的父亲料理住院治疗等事情……
“阳玲就像是一个永动机,永远有使不完的劲;又是一个小太阳,不遗余力地发光发热。 半边街社区的党委书记彭程说,阳玲心中有一本“册子”记录着社区里的大小事情,将群众真正放在了心上。2020年迎东片区棚户区改造时,阳玲原本不负责这项工作,但当她得知有27名住户无处落脚时,她主动揽下了重任,申请开辟绿色通道,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,帮他们成功申请到了公租房并顺利入住。
“我的背后是街道社区,更是市、区民政局的支持,没有强而有力的组织,没有好政策,我不可能做得了这么多 。”阳玲今年已经50岁了,临近退休的她,直言舍不得离开自己热爱和坚守了多年的岗位。“只要社区需要,我随时都愿意奉献自己的力量。”她笑着说。
在湘潭,像阳玲一样甘于奉献、充满爱心的社会工作者,还有1600余人,他们工作在村、社区,在学校,在医院,在最贴近群众的地方,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。他们坚守在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聚集着强大的力量,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。
责编:周冠成
来源:湘潭日报
“面包妈妈”黄文韬:身残志坚勇闯创业路 用双手揉出生活的甜
老细屋里&崔老板蟹钳:强特色、优服务、树标杆,推动“吃在湘潭”品牌火起来
书香岳塘:畅游书籍的海洋——小谷吖循环书仓
禁烧秸秆护生态 巧用废料变资源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昭山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法华山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山市晴岚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昭潭
下载APP
分享到